李宏利,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ihongli@suda.edu.cn
联系电话:13962153297
教育经历
1996年~2000年 首都师范大学 教学科学学院 获学士学位
2000年~2003年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05年~2008年 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学院 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2005年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系
2008年~2010年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系
2011年~至今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 心理学系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应用社会认知以及进化心理学观点探讨组织背景下创新以及公民行为的现象及其规律
科学研究
“大学生网络就业胜任力模型建构及培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主持
“青少年受益于互联网使用的决定因素”(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
“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与其心理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项目
(EBA010429),主要参与者。
“企业员工注意转换能力的认知机制及提升对策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第三参与人。
“团队建言氛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80),参与人。
论文成果
李宏利,李晓佳(2014).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 6, 85-90
李宏利,董丽娟(2014).领导力与追随力的进化本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24-33
李宏利,郁巧玲(2013) .组织背景下的工作激情. 心理与行为研究, 6, 849-853
李宏利,邱瓅瑶,郁巧玲,李婷(2013).员工观点采择的来源及作用.心理研究, 6, 8-13
李宏利,张瑜,乔羊,周凯(2013).风险的概念、动态测量及其应用.人类工效学, 4 ,86-91
李宏利,李晓佳. (2012).模糊容忍与风险倾向、风险感知及网络就业意愿的关系.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 37(3), 153-157
李宏利,李晓佳. (2011).大学生网店经营胜任力模型建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1(5), 86-89.
雷雳,李宏利. (2010).金融危机的心理影响与应对.心理研究,4,52-56
李宏利,陆慧菁,张雷. (2011).繁衍线索对风险信息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 43(11),1320-1328.
李宏利,王燕. (2011).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过程.心理科学进展, 19(10),1544-1551.
李宏利,张雷. (2010).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倾向的影响.心理学报,42,618–624
李宏利,张雷. (2010).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心理科学进展,7,1046-1051
李宏利,周宗泽, &徐董军. (2009).记忆的生存假设.心理与行为研究, 7(3), 231-235.
李宏利、张雷(2008).进化观点对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影响——社会认知为例.心理研究,1(5),8-12
李宏利、张雷(2008).进化观点下的智力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3, 166-170
李宏利、张雷(2007).生活史理论与青少年性成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66-68
李宏利、张雷(2006).父母确定性与儿童发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772-773.
张雷、林丹、李宏利、张玲燕、莫雷(2006).进化认知心理学的模块说.心理科学,29,1412-1414,1395
张雷、张玲燕、李宏利(2006).朴素物理观和朴素心理观——进化心理学视角.心理学探新,26,9-4
李宏利. (2010).网络欺负的特性、表现及干预——基于国外研究的归纳分析.中国青年研究,12,15-18
宋耀武,李宏利. (2013).基于积极心理学观点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研究.教育研究,3,120-125.
李宏利,雷雳(2005).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学报, 37, 87-91.
李宏利(2004).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心理科学进展, 4 ,561-566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张雷(2001).互联网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动态, 4, 376-381.
刘惠军,郭德俊,李宏利等(2006).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心理学报,38 ,254-261
李宏利、雷雳(2005).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学报,37,87-91.
李宏利(2004).计算机焦虑的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7,483-485
李宏利(2004).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心理科学进展, 4 ,561-566
李宏利、雷雳(2004).青少年的时间透视、应对方式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29-33.
雷雳、李宏利(2004).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学报,36,335-339.
李宏利,刘惠军(2004.互联网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08-112
李宏利,雷雳(2003).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研究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1,19-22
李宏利、雷雳(2003).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7-110.
雷雳、李宏利、王争艳、张雷(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5,328-330.
雷雳、李宏利(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界定和测量.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4,75-79
雷雳、李宏利(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界定和测量.心理科学进展,1 ,73-77.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张雷(2002).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3,4-9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张雷(2001).互联网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动态,4,376-381.
教学课程(硕士生)
为应用心理硕士开设“社会心理学专题”课程,担任工业与管理心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导师内容请查看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导师黄启兵简介